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摄影镜头静物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摄影镜头静物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佳能十大建议买的镜头?
以下是一些适合佳能相机的好镜头,这些都是被公认为佳能的十大建议购买镜头之一:
1. 佳能EF 50mm f/1.2L USM镜头:这是一款标准镜头,在传统的人像和风景摄影中拥有较高的可靠性,拍摄效果出色,适合用于采访、纪实、生活等多个场景。
2. 佳能EF 24-70mm f/2.8L II USM:这是一款非常适合拍摄人像和风景的全副画幅镜头,可以让摄影师捕捉到更多的画面内容。
3. 佳能EF 85mm f/1.2L II USM 镜头:这是一款非常出色的人像镜头,被公认为为拍摄人像而生,被摄影师称为“人像之王”。
4. 佳能EF 70-200mm f/2.8L IS II USM 镜头:该镜头是一款非常出色的长焦镜头,为许多不同类型的摄影提供了极佳的表现。
佳能60D,配佳能60微距镜头拍静物艺术品过时了吗?
只要相机不坏还能使用就不会过时,好相机不一定能拍出好作品,个人认为人的因素第一,其次才是器材,技术提高了升级器材有必要,技术不行升级再好的器材也没用,器材无***,还是用好目前手中的器材去拍出更好的作品才是硬道理。
有这么几点供您参考:
1 玩摄影有很多种玩法,可以选择钻研技艺,也可以选择体验器材,这个根据您的爱好和财力情况来选择就可以,不分对与错,更多选择更多欢笑。
2 您说的机身镜头面世已经有很长时间了,按现在的器材趋势来看,大约四年左右可以划分为一代。您的搭配确实已经不算主流。
3 但不主流并不意味着拍不出好照片。很多大师,尤其国外的***,手里的器材价格连发烧友的零头都没有,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拍出很多经典传世的照片。物尽其用是最好的选择。
4 摄影千万条,技术第一条。如果您现在觉得通过更换器材就能使自己的摄影水平提升,那这个误区一定请您了解。如果没有技术,用现在的器材只能拍烂片,那换了更好的器材,拍出来无非也是高清的烂片。
5 再说回器材,如果您想升级,建议您更换全画幅机身,比如5D4或者6D2,相应的镜头也可以更新到佳能百微来完成微距题材照片的创作。升级到这个级别的器材,绝对可以满足您对照片画质的要求。
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附上几张我个人的静物微距照片供您参考。
当然不会过时。一张好的摄影作品的拍摄,不取决于拍摄器材的高端与低端,重要的是,器材后边的那棵脑袋的高端与低端。所以,每位摄影爱好者都应多学习多实践,让自己的头脑尽快的由低端发展至高端才是硬道理。
静物拍摄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在摄影众多门类中,静物摄影是最能完全控制拍摄效果的摄影门类。要拍好静物照片,在于把没有生命的静物拍得静中见动,栩栩如生。
静物摄影具有两个优点:它可以使我们进一步体会艺术视觉的深化过程,当我们把一些平常的物体拍成引人入胜的照片时,实际上也是学习怎样运用不同的方法观察这些物体的过程。再者是静物摄影使我们获得更多的实际摄影知识,并将其基础原理应用到其它摄影门类中去。
一、视觉形象
静物摄影创作原理不是几条规则就能说清楚的,它主要依赖于直觉,仔细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提高自已视觉形象的修养,发掘被摄物体那些适合上镜头的因素,在心目中设想的形象转变为创造性的摄影形象。
二、布局与构图
选择拍摄题材是静物摄影中一个重要的步骤。任何一幅照片的拍摄意图,都是为了提供简单、直接的视觉形象,这原则特别适用于静物中的“自然”物体,无论它是随意布置的还是精心设计的。选用最少的形体来达到最简单的构图设计。因此,选择拍摄静物的物品组合时,要注意需要是同一主题的。物品种类不宜杂乱,数量不能过多,否则会分散注意力,难以突出主题。陈设布局要考虑多个方案,弃差选优。组合的物品要按照主体、陪体的区别,将其安置在合适的位置上,避免造成渲宾夺主。要注意平衡效果,一切为了突出主题。
三、光源布置
在静物摄影中,用光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目的是为主体创造一种特殊的环境,通过优质的光效充分表现出静物的质感和立体感。静物摄影中最常应用的布光方式是45°侧光。有些物品需要体验内部质地的也可用侧逆光方式,甚至是顶光布置。无论***用什么布光方式都要是明亮的柔质光,才能使静物产生细腻的纹理效果。在安置好主光后,可以利用反光板等对静物暗部位进行适当的补上***光。充分运用阴影作为构图的组成部分,加强静物的形态,使画面更富有生命力;运用影调对比、色彩、线条、形状加强整个视觉效果。
以下是本人原创习作,谢谢阅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摄影镜头静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摄影镜头静物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drw.com/post/24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