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视觉动物摄影作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视觉动物摄影作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拍摄动物题材,你会用哪个焦段的镜头来拍?
动物题材的摄影,涵盖太宽泛了。从大型巨型动物到小型微型动物。从快速奔跑飞行的动物把慢速爬行静止的动物。总可以走近触摸的动物到只能远观***的动物。从水里面到天空中等等,不可能一个焦段可以全部搞定。
要看这个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如果在动物园里拍水鸟,300mm焦距的镜头就够用了,如果在山沟里或水库拍水鸟,600mm基本够用,实在不够再来一个增距镜基本上差不多了。
今天北京天气不好,上午在顺义潮白河拍的水鸟,我用的是佳能5D4相机,镜头是适马500f4 ,外加一个1.4增距镜。
动物拍摄属于特殊型题材,一般为了不影响拍摄,多数影友使用的是长焦段镜头,如70-200mm,70-300mm,有条件的可以上400mm甚至是600mm,既保证拍摄效率,有时候远距离更可能起到防备作用,免受动物的突然袭击。
这个问题要看拍摄的动物是啥来区别对待,主要是从实际出发,看拍摄后的主体在画面中比例来确定实用焦段。 例如去野生动物园拍摄狮子,老虎,大象等大型动物就不用太长的焦段,还得看距离,还是拍这几样大型动物,如果去非洲草原就不一样了。 我主要是拍鸟,所以对焦段的要求要在500以上焦段最好了,下面这张照片拍摄于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用的是200-500的变焦头的最长端略收缩一点点,我很少把焦段放到极限,这样画质会下降。
长焦镜头的背景虚化特别好,也可以通过设置拍成这样的黑背景,显得主题更加突出,视觉效果会更好,下图是拍摄于北京天坛公园的照片,
也是这个镜头拍摄的,这是典型的诱拍,人们在这个木桩上放的小虫子来吸引这只鸟,并没有伤害它,因为距离特别近而收缩了焦段,大约是400端。效果还是可以的。
这张也是拍摄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这只红嘴蓝鹊从树丛中飞出,我们等在它经常出没的地方抓拍!因为这类鸟体型不算小,当时也收缩了焦段至300端左右,最后抓拍到了美丽的瞬间。 .
野生动物种类繁多,相信拍摄者不可能面面俱到,逮到什么拍什么,而且,动物离摄者远近、动物体型大小都会涉及到所用镜头焦段问题。以笔者近些年拍鸟为例,我认为:A、拍林鸟,如红豆相思鸟、大拟啄木鸟、黄鹂鸟等体形较小、距离较近的鸟,焦段在100mm~400mm为宜,一则焦段太长用不上,二则超过了400mm镜头重不便携带;B、拍湖鸟,如斑头雁、鸿雁、赤麻鸭等中等体型、距离较远的鸟,用400mm~600mm的焦段为宜,完全可以胜任拍摄需要;C、拍摄体型大、距离远的大型鸟类,如白鹤、黑颈鹤、天鹅时,焦段双在600mm以上乃至更长,以保证拍摄质量和鸟儿神态能被清晰记记录下来。这是近些年我在鄱阳湖、草海、阿里等年拍鸟的一些体会,不对之处,请批评指正,交流学习,共同提高。
这张获第18届欧洲野生动物摄影师奖自然工作室类组冠军的作品《蛋》,成功之处在哪里?
这幅获奖作品出乎意料的!
我们先来用传统摄影审美框框来分析下这幅作品:
1、作品的主体拍虚了;题名是“蛋”,也不见个“实弹”😄😄;“虚弹”到是有一枚。
拍野生动物题材的摄影,一般都要把自己伪装起来拍摄,一方面是为了近距离的观察,二方面是为了不惊扰拍摄对象,三方面动物要有趣味关联,而且对焦要实,这幅作品的关联点就是鸟和蛋(白色的圆形)。从这幅作品来看,以上两个缺点,尤其是第一个缺点反而成为摄影审美的“优点”,作品被搞成了“映像”派的画风,可能是作者在紧张状态下“失焦”的拍摄,但没有发现明显的后期痕迹的,因为悟空提供的作品信息有限,也只能靠读者猜测了。映像派的的艺术作品的美学特征就是“朦胧美”、“想象美”,这幅作品主要表现“感觉”的艺术,让读者产生想象也许是评委的主要意图!摄影不但可以具象也可以映像,所以呢,摄影艺术作品的审美条条框框是可以逾越的。😄😄
其实,就这张照片的获奖,既有偶然,也有必然。必然是,它符合摄影主题,符合生命起源的主体,符合人们对于自然界动物生存状态的一种忧患和期待,你也可以有很多的必然加以理解。偶然性就是在众多完美无瑕,清晰唯美的照片中,被唯一变成为和那些完美的照片对比性强烈的一张照片,有对比,才有突出,加上评委自身的好恶,说句俗话比较,就是吃多了精细食品,来一点粗粮,顿觉可口无比。其实,我的回答没有一点技术含量,说白了,这张照片的缺点你可以说很多,甚至不屑一顾,但换一个思维,你也可以玄妙的去读解其中不为一般人所理解的思维理念,自然它就成了一张伟大无比,奥妙无穷,深奥莫测。这也许就是艺术的魅力所在。一张照片是否为好照片,仁者见仁,纯技术派和民间非主流派,学院派和草根摄影人等等,对于好照片的视角不尽相同,我们不必一定要苟同,我们只要按照自己的理解随心随意随性的去在摄影艺术的大海里畅泳就行了,参加摄影比赛的照片好不好,那是大赛评委的好恶问题,不是你自己所能定夺的,不必迎合口味,只求特点和个性,那么即使你拍的是一张缺点颇多,对焦模糊的(美其名曰是印象派)照片,同样有可能是一张伟大的作品!
存在即合理,既然是获奖的冠军作品,那么它肯定是有成功之处的,至少是符合人家比赛的评判标准和获得评奖嘉宾的认可的。从我们所熟悉的摄影技术来说,似乎难以理解,我觉得可能要从更高的层次来欣赏,提升一下审美标准,从艺术的[_a***_]来欣赏吧。(当大家还在拼技术的时候,人家玩艺术,这就是人家成功之处!)
我不是学艺术的,因此仅从个人欣赏的角度,说说自己对这个名为《蛋》的野生动物摄影冠军作品理解。
我觉得它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标题与画面相得益彰,立意深远,虽然我不懂艺术,但看到标题和画面后基本上理解了作者的意思和想要表达的主题。单看标题或者画面都可能不太明白作者的意图,但两者结合,基本上就清楚了:
地上的白色椭圆是蛋,而蓝色模糊的是一只鸟,整个画面都不清晰,但是意思明确就是一只鸟下了一个蛋,然后可能要出去觅食。
作为普通的观众是可以明确清晰的了解照片的主题的,因此主题明确。我说它立意深远,大家都知道“鸡生蛋与蛋生鸡”的故事,人家是野生动物摄影,因此关注野生珍禽的生存与繁衍是十分切题且立意深远,简单说,境界高!
拍的不清晰,拍模糊了,我们正常拍摄肯定是当成废片了,可是人家用好了就是拍摄手法是一种艺术手段。故意拍模糊和技术失误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一种是手法,另一种却是失误。
不管是有意拍糊还是无意拍糊,关键是达到表达的目的和效果。我们可能不好理解,审美有些接受不了,但是欧洲绘画里有一个流派叫印象派,这种模糊手段人家是可以接受的,关键还是表达。
这件冠军作品的成功之处很大程度上是在于使用了类似印象派的模糊手法。***如这幅拍清晰了可能连大奖的毛都够不着!正因为模糊,反而引人注意,标新立异,发人深思。可以说想象的空间可以无限放大,任观者发挥想象力。可以使人联想这只鸟接下来的动作,蛋的命运,对濒危物种的思考等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视觉动物摄影作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视觉动物摄影作品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drw.com/post/33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