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壶静物摄影欣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壶静物摄影欣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古代文人有赏石的雅好呢,有那些记载谢谢?
1⃣️706年的唐代章怀太子李贤墓甬道两旁的壁画,赫然可见有侍女手托树石盆景的场面。
2⃣️唐代阎立本的《职贡图》中,那些奇巧的峰石和盆景更被列为贡品,说明雅石在当时已颇受人们珍爱,且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3⃣️白居易提出“爱石十德”:“养情延爱颜,助眠除睡眼。澄心无秽恶,草木知春秋。不远有眺望,不行入岩窟。不寻见海浦,迎夏有纳凉,延年无朽损,弄之无恶业。”将赏石的益处扩展到了衣食住行与怡情养性的方方面面,可以相伴延年。
4⃣️苏轼收藏了许多奇石,边图绘吟咏,如“雪浪石诗”、“雪浪斋铭”、“双石诗”、“壶中九华诗”等。 苏轼本人留下的唯一绘画真迹也是关于石头的,即《枯木怪石图》卷。
5⃣️ 赵孟頫描绘了大量的竹石题材。如《古木竹石图》、《枯枝竹石图》、《兰石图》、《秀石疏林图》等。
6⃣️ “米颠拜石”的传闻轶事一直被后世所津津乐道,据说他自己也画过《拜石图》,真迹早已不传,只留下倪瓒的题诗:“元章爱砚复爱石,探瑰抉奇久为癖。石兄足拜自写图,乃知颠名不虚得。”后世画家感念其痴,绘制了大量的《米颠拜石图》。
汉代有种“山形砚”可以看作是山石盆景的发端,还有唐代阎立本的《职贡图》,画作上的峰石和盆景被列为贡品,说明美丽典雅的石头已经为世人所追捧,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白居易曾提出“爱石十德”,将赏石的益处拓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广为世人推崇;宋代崇文抑武,文人士大夫有更多的闲钱和时间投入文房雅玩,时风日盛,使宋代成为赏石文化的第一个全盛时期。比如苏轼、米芾等大家,苏轼极喜雪浪石,米芾自己也画过《拜石图》,不过真迹早已不见。后世画家创作了大量的《拜石图》,齐白石老先生也创作过这个题材。
明清时代是赏石文化***展的全盛时期。数百年间,和赏石文化相结合的中国古典园林理论及实践都发展到顶峰,赏石文化已是雅俗共赏。文征明、陈洪绶、米万钟、石涛、郑板桥等人是赏石文化和古代书画艺术结合的集大成者,创作了众多的传世书画作品。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即《石头记》的著作,以及圆明园、颐和园的建设,是赏石文化在当时社会人文生活的重要体现。
以上不过是古代赏石文化的点滴摘记,中华文明正是由这些分支系类的文化体系融合汇集升华的文明力量,也是刻在我们每个中国人骨子里的文脉传承。
问苍茫大地,自谈古论今——宫道非理
赏石、藏石是中国自古就有的高雅文化传统。古代一些文人还把喜欢的奇石记录于书本之中,供后世参阅。具我所知最早的由爱石之人亲自记载观赏石的文章是白居易写的《太湖石记》,从中可以看到唐代文豪白居易对石的喜爱程度。宋朝时期,文人爱石成为一种流行文化,其中大文豪苏轼留下了《东坡志林》和《后怪石供》,“石痴”米芾也著有《砚石》,都能看出古代文人爱石玩石的雅好。还有南宋杜季阳著的《云林石谱》,都是奇石界广泛知晓的传世奇石书籍。像《云林石谱》这本书是我国古代在记载奇石方面最详细,内容最全面的一本书,非常细致地记载了大约一百多种奇石的产地,外形特征和颜色,还记载了怎么样进行鉴赏品评作者收藏的天下名石,对后世奇石观赏石收藏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还能从一些明清时期的书籍中寻得文人赏石的记载,比如明朝人著的《园冶》《尼古录》《怪石录》等著作。清朝人著的《格致镜原》《奇石记》《谈石》和《观石录》等书。其中,明朝时期有一个叫林有麟的人,特别爱石和善于藏石,专门为自己收藏的奇石修建一处院子,起名“素园”,引起了许多文人雅士效仿,还把自己的玩石心得写成了《素园石谱》一书,首次用图画的形式描绘了奇石的形状、质地和大小,成为对后辈石友在玩石赏石方面最有帮助的书籍。
古代经典名著《红楼梦》和《聊斋志异》里面也有对奇石的描写和有关故事的记述。蒲松龄在《聊斋志异》里有一篇清石虚,里面的主人公邢氏有一个爱好就是非常喜欢奇石,具考证,蒲松龄就非常爱石,这篇故事可能正是作者借石抒情,描写的也许是他自己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壶静物摄影欣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壶静物摄影欣赏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drw.com/post/42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