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宋代风光摄影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宋代风光摄影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诗词摄影:你对“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有何拍摄思路?
- 诗词摄影:“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的意境如何拍摄?
- 诗词摄影:如何拍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意境?
- 诗词摄影,如何拍摄“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的画面?
- 诗词摄影,“雨打江南树。一夜花开无数。”有哪些拍摄思路?
诗词摄影:你对“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有何拍摄思路?
“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出自北宋寇准的《江南春·波渺渺》。
整首诗并不长,全文如下——
波渺渺,柳依依。
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
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
这又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咏物古诗。作者借用孤村、芳草、杏花、苹花勾勒出了一幅江南晚春时节的伤怀景象。
水波渺茫,像烟雾笼罩;岸边杨柳,丝丝飘摇。
芳草蔓蔓,绵延不尽;远处斜横着几间茅屋组成的孤村。夕阳西下,山坡上的杏花飘落,漫天飞舞。
江南的春天就快要结束了,离人愁思萦绕心间;汀州已经开满了蘋花,远行的心上人还没有回来。
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
诗词摄影:“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的意境如何拍摄?
诗词摄影:“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的意境如何拍摄?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出自宋代徐俯的《春游湖》,大意是:春水上涨,没过桥面,正当游人无法过去之际,一只小船从绿荫深处缓缓驶出。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拍摄思路
“春雨断桥人不度”,选择拍摄春天的湖水,“春水碧于天”,碧绿如天空,一片纯净的色彩。摄影要还原这样的画面还是比较简单的,但简单的拍一湖春水,画面就显得比较单调。而后一句“小舟撑出柳阴来”,春水中悠悠驶来一条小舟,画面是不是就变得灵动起来?
春水中悠悠驶来一条小舟,画面变得灵动起来,同时,清晰的近景与远处的雾形成虚实对比。
清晰的近景与远处的雾气形成对比,为画面增添若隐若现的朦胧美感。
需要注意的是,拍水面的色彩,拍摄的角度很重要,越是低角度,水面的镜面反光的效果更好,画面的色彩越是丰富。如果是想要水的色彩更加的鲜艳和丰富,可以尝试在相机上做一下设置,改变色温和白平衡漂移。
设置色温和白平衡,使水的色彩更加鲜艳和丰富。
以上内容如有帮助,欢迎点赞,留言,转发!想了解更多摄影技巧,欢迎关注【墨染印画】
诗词摄影:如何拍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意境?
如何拍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意境,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读懂全诗。
全诗内容如下:“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作为唐代送别诗的名篇之一,王维这首《送元二使安西》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第二,要理解背景。
朋友元二要出使边塞去安西了,王维一大早便来设宴饯行,劝了一杯又一杯。他举着杯,望着仍有些灰蒙蒙的天,看着杯中酒,说:“来,再喝一杯,阳关之西,便再也看不见故人了……”阳关在哪儿?在河西走廊尽头。远不远?当然远。
第三,要选好景致。
这个景致当中必须包含以下几个要素:一是淅淅沥沥的小雨;二是青青的柳色;三是若隐若现的客舍。
看下全诗: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是唐朝王维写的。我读这首诗就想到宋朝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看看,是不是写法上异曲同工?都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前两句是铺垫,后两句是重点。两首诗相隔三百多年,说不定苏轼读过王维这首诗呢。
这首诗标题是《送元二使安西》,那就该明白几个地名。安西,唐代叫龟兹,是唐中央***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置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今天的新疆。也就是说,王维的朋友元二奉命出使安西,王维到渭城为他送行。渭城,就是现在陕西咸阳。阳关,在敦煌西南,我去这地方。
上面说了这首诗重点是后两句,也就是朋友元二此番西行,会经历万里长途跋涉,一人独行,艰辛寂寞,王维要说的话很多,千头万绪不知从何说起,就高举酒杯说道:你再干了这杯酒吧,一路西行出了阳关再见不到老友人了。所以,这首诗前两句极尽笔墨写景来渲染这种送别气氛。
那么如何通过摄影表现前两句意境呢?我觉得要抓住几个关键词,即早晨,古城或古村,春雨,湿润的小路,微尘,客舍(旅馆),青翠的柳树枝条。找到合适的环境,当然是开阔地方,大西北最好,画面中有上述环境元素,想一想送别友人的情景,于是拍下来。后期影调渲染,偏向送别氛围。
诗词摄影,如何拍摄“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的画面?
“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多么优美的诗句,田园诗意境跃然纸上,让人神往。
诗词摄影始终是我不敢轻易涉及的范畴,难度大意境要求高,毕竟需要这样的摄影环境呈现作为基础。尤其是在高速发展的今天,那方圆十里的秋日稻田、缠绕木槿花的篱笆、翠竹掩映的农家小院已变得难以寻觅,可遇不可求也。
这样的世外桃源也许还有,但已经非常稀有,要从一张图片来表达这些美好的元素,实属不易。个人觉得可以通过组图,把这些场景元素单个拍摄后叠加一起,用来衬托诗词或许可行,纵然有些牵强。
后期高手们或许还可以通过Photoshop把这些元素整合在一起,或可达到比较好的烘托效果。
以下这组图片是过往在乡野行走时拍的,有稻花、木槿、篱笆、落花,虽然不能一气呵成来表达主题,但也算是这些田园农家元素的诗意呈现吧,与大家分享,望老师们指正。🍵
“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出自宋代范成大的《浣溪沙红村道中》
摄影表达的画面应该是:
举目望去十里金灿灿的稻田,微风送来阵阵稻花香气,红艳艳的木槿花儿盛开在农舍的竹篱墙边,长长的翠竹迎着风儿不停地摇曵着。
图1至5:用四川叙永西溪和贵州西江千户苗寨的稻田来表现十里金灿灿的稻田画面。
图6:用四川大邑县的木槿花来表现诗中的木槿花画面。
图7至9:用四川叙永西溪竹子来表现诗中迎风摇摆的翠竹画面。
诗词摄影,“雨打江南树。一夜花开无数。”有哪些拍摄思路?
诗词摄影,“雨打江南树。一夜花开无数。”有哪些拍摄思路?
这句美诗是出自于王安石的一首词《伤春怨·雨打江南树》
雨打江南树。一夜花开无数。绿叶渐成阴,下有游人归路。
与君相逢处。不道春将暮。把酒祝东风,且莫恁、匆匆去。
这首词的意境相当美,因为是讨论摄影问题,所以我们就不去翻译这首词了,就是我们怎样去表现雨后的春花绽放的景象。
正好本人前两天拍摄到了一幅类似“下有游人归路”的图片,大家看一下:
其实,拍摄这一类的图片并不一定要把人和花都拍清晰,上幅图片将花定为焦点,其实更有意境。
所以我们拍摄这一类图片时,一定要善于运用光圈,通过光圈变化而表达特殊的效果。
因为本人不是江南人,而是典型的大西北人,所以拍摄的基本上都是西部的一些春天的景象,我在这儿就不多说江南景致的拍摄了,就帖几幅本人前几天拍摄的“一夜花开无数”意境的图片吧,和大家分享。
以上就是本人前两天拍摄的图片,欢迎大家来大西北创作。
春天来了,春风吹绿了江南,春雨中的江南,烟雨蒙蒙中别有一番味道。那么诗词中的雨后江南树江南花是怎样一种意境呢?
“雨打江南树,一夜花开无数。”出自
《伤春怨·雨打江南树》
宋代:王安石
雨打江南树。一夜花开无数。绿叶渐成阴,下有游人归路。
与君相逢处。不道春将暮。把酒祝东风,且莫恁、匆匆去。
这首词非常简练直白的开头,但是一下子把人带进了江南的春天。春雨绵绵的江南被雨水滋润着树木花草,一夜之间仿佛花都开放了。江南的的绿已经长成了气候,变成了一片片的绿荫,绿荫下有游人行走。
下半阕抒情,词人欲留住春光。写词人与他的挚友刚相逢,正欲共赏美丽春景,无奈已经到了暮春,无可奈何花落去。于是词人努力想把春光留住,感叹春天即将逝去,抒发了惜春之情。
拍摄思路
春天没有到的时候,我们盼望着。现在春天已经渐入佳境,就让我们抓住这段最美好的时光,用镜头去捕捉诗意的画面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宋代风光摄影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宋代风光摄影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drw.com/post/46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