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90后静物摄影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90后静物摄影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有哪些比较适合在家中拍静物的相机镜头?
有哪些比较适合在家中拍静物的相机镜头?
年初的时候偶尔在网上看了一组别人拍摄的静物照片,觉得拍得非常好。于是我也琢磨着学习静物摄影。
于是我陆续在网上购置了一些静物拍摄的器材与道具。最先买了个静物台,后来又买了一些背景纸。先来看看我最初拍摄的片子。
我用的镜头是尼康的百微镜头和蔡司的一支28mm f/2定焦镜头。主要还是以百微镜头拍摄为主。拍摄的道具都是外拍时在外面捡的。后来我又在网上买了一些小道具。
最开始拍摄的几次都是用一只闪光灯补光完成的。最初拍了几次,效果都不是很好。总感觉拍摄静物还是蛮难的。主要是构图和布光要求比较高。
今年中秋的时候,家里有几盒月饼。于是又琢磨着拍一组月饼的照片。我在家附近的市场买了一些道具,又拍了一组。
这次拍摄我用到了蔡司的35mmf/2.4定焦镜头。后来我在px500的网站上一位国外女摄影师用倒影板拍摄的静物照片,非常心动。马上也买了一个倒影板,拍摄了一组蒲公英的照片。
在家中拍摄静物,我推荐两款定焦镜头:50mm f/1.4和100mm f/2.8(俗称百微)。
50mm焦距适合拍摄出符合人眼看事物的视野效果,且f/1.4的超大光圈可以在必要时对静物周围的环境进行大幅虚化,从而突出静物主体的形态和特性!
100mm的微距镜头解像力非常出众,适合表现静物的局部细节特写,彰显其质感,获得高超的分辨率及对比度的高画质图片!
两款镜头的价格加起来不足万元,还是蛮划算的!性价比较高!
我是头条号摄影匠洪辰,欢迎点赞和关注!
家中拍静物。因为空间限制,所以除了长焦镜头之外,其他所有的镜头都可以用。
拍静物,主要要注意景深的掌控,主体的选择和背景的选择。在布光方面有很大的技巧,是静物拍摄的重中之重。
镜头可以选择35焦段,50焦段,80焦段。当然,你可以选择老蛙那种超大光圈的变态镜头,拍出的景物别有一番风味。如果不差钱,买一个50定和80定。如果只是玩玩,一只24—70或一只24—105,完全够用了。
首先,最主要的,A, P, S这三档都受到测光方式的影响,虽然是一样的环境,一样的档位。但是,不同的测光方式,会造就不同的照片效果。基于这种情况,拍摄者进行拍摄时候,还需要考虑使用那一种测光方式来进行测光。而我使用M档时,完全可以只用点测光来进行拍摄。单反相机M档时的测光仪大家都会看不?如果不会看,自己查一下说明书。很简单的。关键的来了哦。
当我用点测光,M档拍摄一幅画面,一般是先设置好需要的光圈值,然后透过取景器观察景色。粗略地构一下图。然后,晃动镜头,把对焦点移到画面中差不多中等亮度进行测光。当然这时如果想把画面拍摄的暗一些,那么我们可以把对焦点移到画面中比较亮的部分上。相反,如果想拍得亮一些,那么我们就把对焦点移到画面中比较暗的部分上。相机测光后,给出曝光度。随后根据曝光值调整快门。直至曝光度显示曝光正常。然后就可以回到先前的构图,以目前的参数正常进行拍摄了。
第二点,A, P, S比较坏,明明很笨,却要装聪明。你用他们进行拍摄时,他们是不会分辨浅色和深色的。因为他们只认识灰色。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浅色物体反光度高,深色物体反光度低。当你要拍摄白雪时,A, P, S档的相机会把白色误以为是很亮的光线,所以自动降低曝光参数。结果把白雪拍成灰色。反过来,当你要拍摄黑炭时,A, P, S档的相机会误以为拍暗处的东西。结果调高了曝光的参数,结果把黑炭也拍成了灰色。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单反上增加的曝光补偿的功能,让你白加黑减。但是为什么我们还要去考虑加多少,减多少呢?用M档啊!M档多乖啊,不认识浅色和深色,咱就承认,把曝光度拿给主人看。让主人决定多少曝光度。
拍摄过程基本上和上面划线部分描述的一样。只不过,拍摄浅色物体时,需要调整快门至曝光度显示仪停留在稍稍过曝的的位置。而拍摄深色物体时,将快门调整至曝光度显示仪停留在稍稍欠曝的位置上。然后进行拍摄。
结合上面两点,我们可以看到,M档既不用管测光方式,仅用点测光即可。又不要问什么曝光补偿。只要瞄着亮点,看看曝光度,拨一拨快门拨轮。就行了。拍废了,大不了加一档或者减一档快门再拍。就这么简单。
有哪些比较适合在家中拍静物的相机镜头?
在家中拍摄静物,是一种学习训练摄影技巧的良好手段,特别是对于练习构图、用光以及各种拍摄方法的对***析很有益处。
第一、可以比较不同的位置构图。位置的比较包括上、下、左、右的比较,选择觉得最好的拍摄方向和方位。
第二、可以比较不同角度的用光。包括顺光、逆光、顶光等,甚至还可以包括让光线从斜下方射入等,反正在你自己的家里,“为所欲为、肆无忌惮”,没有人会找的麻烦。
第三、可以比较不同拍摄的模式。包括光圈优先、速度优先、[_a***_]优先和全手动等等,所有模式都可以试拍。
第四、可以比较不同参数的拍摄。每一种拍摄模式都有不同的参数选择,注意各种参数拍摄效果的比较。
第五、可以让你心平气和地创作。既然你是心平气和的,还可以做一些必要的拍摄记录,便于自己总结提高。
家中静物拍摄的建议是,动用三脚架和快门线拍摄,必要时也可以配合闪光灯的练习,达到一做多练的学习效果。
最后回答你最想得到的答案——用什么镜头拍摄?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家中拍摄静物,只要不是过广的广角和特别的长焦镜头就行,就是“去两头用中间”,一般使用焦距在40——120之间都可以,你已经拥有24-105镜头,只要不放在广角端,完全可以用它来进行拍摄。
如果觉得说的有道理,请关注《拍客张光林》。
为什么一些摄影家在媒体平台只晒风光花鸟片,很少晒人文摄影作品呢?
人文拍摄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既要有艺术性,还要有纪实,历史,人文等要求。同时,人文拍摄的场景都是瞬间再现,对摄影师的观察力,想象力,敏感程度和文化素质要求都比较高,因此一般的摄影爱好者都不愿意下这个功夫。这些带有创作性的作品,希望能有更多的摄影爱好者参与进来。
嗯,拍人文,那是一辈子的守侯。它承载的是历史的变迁。而不仅仅是一瞬间的艺术。人难能可贵的就是一辈子的坚守。这是因为生命和时间都是变量。它不取决于摄影家的天才。人文片,其实就是连续剧。更多的是真实的记录。并不需要太多的发挥各人的艺术天才和灵感。
人文,灵魂是人的精神风貌。高楼大夏,街道,包括夕阳,都不是布景。它的艺术,往往产生于时间的对比。从中,你可以追寻失去了的生命,还有小鸟一去永不复返的信仰。
人文片,是中国人的硬伤。因为摄影本身于中国是迟到的艺术。民国都可以掠过说。就从亲爱的共和国开始,不过才有七十年的历史。前三十年,两个主义一个信仰,即现实的社会主义,和遥远的理想的共产主义。这是中国人文的核心。扪心自问,平民百姓拥有几部相机。对吧,摄影,也就是改革开放的四十年,让摄影平民化了,走进寻常百姓家。一部手机都可以打天下了。摄影,是间接的艺术,必竟得依靠相机。无论你多么天才,无非是对相机的运用。而这,取决于工业基础。而工业中国落后了一百年,只是在近四十年,才奋力追平了世界,最多可以这么说。高端,核心技术,还差二三十年。再给中国二十年,能达到今天的日本的光化技术,都不敢肯定。特别是医学摄像。
摄影,最大众化的间接艺术。5G,总算让中国人赶上一程,挺解气。小康,就是意味着中国人可以美育自己了。
一个国家的艺术水平,取决于科技水平。当然也取决于文明总的进程。取决于人的文化素质。至少,今天的中国,有了出现摄影大师的物质基础了。
摄影,拍鸟,很超脱,其实拍的却是钱。为了那短暂的一瞬,得千里奔赴,得静心守侯。而拍人,从青年到老年,就更是持之以恒的坚守了。特别难!
最后,向为中国人拍出好片的所有摄像人致敬!中国最不缺少的就是韧性。坚守,一定会诞生人文好片。我坚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90后静物摄影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90后静物摄影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drw.com/post/59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