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风台阶人物摄影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古风台阶人物摄影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古代建筑台阶设计?
台阶在古代建筑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自此古代建筑的台阶也被赋予了许多规定。
首先我们来说说这台阶的数量,在《易经》当中有阳卦奇,阴卦偶的规定,也就是说奇数为阳,偶数为阴,而我们平常居住的家宅一般都是阳宅,所以台阶数量以奇数为上的观念便根深蒂固了。
除了数量之外,台阶的材质也是颇有讲究的,普通人家的台阶都用最简单的木材和泥土夯成,稍微高一点的则用砖石砌成,而最高的材料当属汉白玉了,汉白玉,光听这个名字就可以知道这种材料的珍贵,它质地坚硬而又易于雕刻,加上外观看看起来洁白无瑕如玉一般十分美好,所以从汉代开始,汉白玉就是尊贵的象征。故宫中的台阶基本上都是汉白玉制成的。
对于中国人来说,房子往往寄托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台阶作为登堂入室的必经之路,自然也就是房子的门面所在,体现了礼仪尊卑,因此古人对门外的台阶格外讲究。
古代台阶有什么寓意?
古代台阶的作用:(1)阶梯是房屋与庭院间的主要联系。(2)阶梯可使景观两点问的距离缩短,而免迂回之苦。(3)阶梯可令人有步步高升之感,虽费力较多,但其乐趣足可补偿。(4)阶梯可使庭园地面产生立体感,而减少起伏不平的地面,可利于庭园布置美化,并能使庭园有宽广的感觉。
中国建筑物的台阶文化?
建筑台阶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建筑交通联系构件,在建筑设计中一直被广泛使用。台阶具有“台”和“阶”的性质和特征,不仅是供人们上下行走的建筑物,也有助于衬托建筑形象和丰富建筑空间层次。
中国古代民居中台阶的种类和名称很多,阶梯式的称为“踏道”或者“踏步”,斜道式的称为“斜阶”。汉族古建筑中的台阶,一般用砖或石条砌造,置于台基与室外地面之间,宋称“踏道”,清代叫踏跺。有时为了上下方便,有意把坡道放缓,不用踏跺,而改用锯齿形的坡道,称为“礓”。便于车马通行,且坡道和缓、舒适。
台阶在古代建筑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大小事务都得讲求礼法,因此古代建筑的台阶也被赋予了许多规定。
台阶的数量,在易经当中有阳卦奇,阴卦偶的规定,也就是说奇数为阳,偶数为阴,而我们平常居住的家宅一般都是阳宅,古代台阶的数量多为单数,单数为阳数,包括1、3、5、7、9,数字越大,等级越高。
在讲究尊卑有序的封建社会,门口台阶的数量也是权力地位的象征。就拿故宫来说,它就是按照身份的尊卑设置不同的奇数台阶,身份越高,能够拥有的台阶数就越多。故宫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拥有最高规格的台阶,上层台阶都是9阶,这个数字就象征着帝王是九五至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古代建筑的台阶有哪四类型?
古代建筑的台阶又称踏道,是上下台基的阶梯,通常有阶梯形踏步和坡道两种类型。 这两种类型根据形式和组合的不同又可分为
1:御路踏跺(斜道又称辇道、御路、陛石是坡度很缓用来行车的坡道,通常预台阶形踏步组合在一起使用,称为御路踏跺。一般用于宫殿与寺庙建筑。)
2:垂带踏跺(在踏跺的两旁设置垂带石的踏道,最早见于东汉的画像砖。)
3:如意踏跺(不带垂带石的踏跺做法称为如意踏跺,一般用于住宅和园林建筑。)
4:坡道或慢道(是用砖石露棱侧砌形成斜坡道,可以有效地防滑,一般用于室外高差较小的地方,《营造法式》中规定:城市漫道高与长之比为1:5,厅堂漫道为1:4。) 从等级上看御路踏跺高于非御路踏跺,垂带踏跺高于如意踏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风台阶人物摄影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风台阶人物摄影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drw.com/post/64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