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原创纪实风光摄影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原创纪实风光摄影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纪实风光摄影和人文风光摄影为何在摄影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很高兴能回答您这个问,我是一名婚纱摄影师,专门拍摄婚纱照的,下面就是我的个人作品,单从婚纱摄影这个行业来说,纪实风格要比人文风格受欢迎的多,其原因就是该风格可真实的呈现出拍摄场景与新人之间的甜蜜互动,因此使多数的年轻人青睐该风格。
如果要是单从摄影的角度分析,我想纪实风光摄影和人文风光摄影五五分吧,纪实风光拍摄的是景,人文风光拍摄的人,没法作比较,个人观点人文风光摄影更具有学习的价值吧,但是纪实风光拍摄更加的具有观赏的价值。
如果真让说出孰轻孰重的话,就要看个人更加的倾向内一种了,倾向纪实风光摄影的话就是纪实风光摄影重要,倾向人文风光拍摄就是人文风光拍摄重要!
但是我想身为一名摄影爱好者不会去分它到底是内一种风格,摄影师只会用欣赏的眼光来看这两种拍摄方式。
上世纪摄影大师都是拍摄人文纪实题材为主的吗?有没有专门拍风光的***?
安塞尔.亚当斯Ansel Adams (1902 – 1984),公认的风景摄影***,他所拍摄的美国风光带有强烈的戏剧张力,即使放到今天的数码时代,其作品依然值得人们参考。
在漫长的摄影生涯中,他始终对约塞密提怀有特殊的感情,每年都要专门来这里拍照。亚当斯之于约塞密提大有“百看不厌,百拍不烦”的感情。亚当斯的拍摄对象除了约塞密提(Yosemite National Park)外,还有大苏尔海岸(the Big Sur Coast)、 内华达山脉(the Sierra Nevada)、美国西南部以及美国国家公园。亚当斯摄影艺术的成就,受到他的前辈摄影家史丹特和纯摄影派代表人物斯蒂格里茨的巨大影响。他初期就学于威士顿门下,而后与威士顿成为密友。1932年受威士顿思想作风的影响,以“Group F/64”为名,组成一个摄影团体。“F64”是当时照相机上最小一级光圈,这个组织的定名就是他们艺术主张的宣言。就是说,他们主张用很小的光圈,获得较长的景深和极好的清晰度。因此亚当斯属于“纯摄影派”的显要人物。他的作品都不愧列入纯摄影派典型,最优秀的代表作之列。
必须有啊!
首先请出毫无争议的世界风光摄影***安塞尔•亚当斯。
安塞尔•亚当斯,无疑是20世纪风光摄影No.1,上过《时代》杂志封面。亚当斯是一位自然生态保护主义者,其拍摄活动最早是与环境保护工作相结合的。他的拍摄范围题材基本上是以美国西部山脉与国家公园为主。亚当斯最牛逼的创造是区域曝光理论,掌握了这套理论,可以使黑白片实现极为精准的曝光,也可以使拍摄者在拍摄前就能预判照片最后呈现出的效果。亚当斯的摄影作品无疑是20世纪风光摄影的巅峰之作。
除了亚当斯,咱们中国的风光摄影开山鼻祖不能不提,这就是郎静山。 郎静山的风光摄影明显深受中国写意山水画影响,呈现出悠远的意境与简洁的风格,值得细细咀嚼回味。他还创立了集锦法摄影。集锦摄影手法上是合成,但又不是简单的合成,按郎静山先生的解释:“虽同一拼合,但经作者放映(即放大)时之意匠与手术之经营后,遂觉天衣无缝,其移花接木旋乾转坤,恍若出乎自然,迥非剪贴拼凑者可比拟也。此亦即吾国绘画之理法,今日实施于照相者也。”
另外,中国还有一位跨世纪的摄影家陈复礼,也值得一提。陈复礼先生于1955年定居香港,2014年逝世,但他的主要创作活动应该归于20世纪。陈复礼前期摄影既有风光,也有人文,但后期却以风光为主,而且基本上是以中国大好河山为题材,作品既大气而又隽永,是一位颇有建树的摄影大家。
附图1,2亚当斯作品;附图3,4郎静山作品;附图5,6陈复礼作品(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必删)。
拍人跟拍风景一样吗?
肯定不会一样啊,首先是光圈不同,拍人像多数用大光圈1.2-4mm,中长焦距,保证背景虚化。风景多数是小光圈8-12mm,焦距广角居多,保持景深清晰有透视感。构图人像拍特写,拍风景构图比较大。所以两者区别还是挺大的。
拍人跟拍风景是不一样的,拍人需要近距离拍摄,使用大光圈,突出五官表情特别是眼睛的传神作用,如果五官拍的不清淅,片子基本属于废片。至于有些诸如人物剪影等,只能算作一种效果图片的存在,人物拍摄当中是不被常用的。
拍风景照片需要使用广角或中焦镜头,为了控制照片景深范围,要使用小光圈,另外拍风景照片对[_a***_]和时间的把控也有很严格的要求,都说是恶劣天气出大片,日出和日落前后是最佳拍摄时机。
摄影和绘画是姊妹艺术,有许多相同之处,画无定法,摄影也是如此,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最正确的判断,这才是一个合格摄影师的高明之处。
拍人随时都可以,拍风景要看天气。人像就是一处风景,而风景里可以没有人,看你想拍怎样的风景,哪一种意境。
原创摄影:苏菲方子
图一摄于柬埔寨吴哥窟,图二摄于北疆禾木,图三摄于泸沽湖。
拍人跟拍风景一样吗?
人像摄影和风景摄影是摄影类别中不同的题材,一个的主体以人物为主,一个是以风光景物为主。
它们的拍摄是不太一样的。
人像
人像摄影是在摄影类别中比较难的的题材,人像摄影,拍清晰简单,拍出内容不易,因为人像一定要拍摄出内涵,拍摄出人物的内心这才是真正的功夫。
人像摄影我们会根据不同的主题来选择光圈大小,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为了追求主体的突出,会选用大光圈来柔和背景。
人像拍摄我们也大多数用一些定焦或是长焦来拍摄,以追求主体的中心作用,这是在使用镜头上的不同。
风景
风光摄影是大多数朋友都有拍摄的题材,一般来说,风光拍摄我们主力镜头是广角,以让更多的内容纳入画面之中。
拍人跟拍风景既有一样的地方,也有不一样的地方。一样的是必须遵循摄影构图的黄金分割律原则和摄影用光的基本规律。不一样的是拍人必须以人为主体,或通过人的眼神,或通过人的表情,或人的姿势造型来达到创作的目的。拍风景照片必须按照九宫格构图原理来拍片,人可能在风景中,但只能起陪衬作用。
还有一个不同是拍人在室内外都可以,而拍风景除了利用室内门窗拍窗式构图的外,绝大数必须在大自然中进行拍摄。
图片上的风光建筑照怎么拍?
这张照片是前期拍摄+后期合成的,想要拍出这样的作品需要具备几个条件。
城市中光污染很大这样的街道上基本是不可能拍出星轨的
星轨拍摄至少需要25秒,而且需要拍摄几百张回来堆栈才可以完成,而城市夜景不用这么拍
先拍一张城市夜景,后期使用ps将另外一个星轨的照片与城市夜景叠加一起,用蒙版擦去天空露出星轨
直接拍出这样的照片是不可能的,两者曝光时间不同环境不同,是不可能完成的只有通过不同地点不同拍摄方式在加上后期叠加才可以
如果您有不同看法或者还有其它问题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谢谢。
这张照片的星轨部分,可能是创意合成。
在灯光璀璨的城市上空,受地面尘霾和光污染的影响,闹市天空的星点可见度普遍较弱,难以拍摄到如此清晰锐利的星轨。可能是别处拍摄的星轨素材,创意合成过来的。
因此,对于这张照片天空的星轨部分,可以忽略是怎么拍的,合成过来即可。***如对星轨拍摄感兴趣,我们可以另外开一个问题,讨论星轨如何拍摄。
当然,不是说创意合成不好,只要不是追求真实还原现场记录的新闻纪实摄影,我们鼓励摄影人发挥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天马行空,自由想象,用技术手段实现自己心中的幻梦,这是好事儿。
1、对于楼体建筑的拍摄,由于建筑既有明亮的灯光,又有不发光的暗部墙体,为了确保建筑不同明暗部分的合理曝光,建议***取包围曝光的拍摄方式;固定好三脚架,使用快门线,对着楼体建筑,放大屏幕进行手动对焦,***用M档,参数建议设为小光圈(f8-11为宜)、ISO 100,分别设置不同的曝光时间,拍摄5-7张,进行包围曝光拍摄。回来后,在电脑中的ACR中进行包围曝光合并,合并之后,还是DNG数字负片,保留足够的后期宽容度。得到一张楼体建筑曝光合理的照片1。
2、对于道路上的车流车轨拍摄,建议***取多张拍摄、后期堆栈的方式。
为了体现道路上车轨川流不息的繁忙效果,建议***取多张拍摄曝光的方式;固定好三脚架,使用快门线,对着画面中央的道路某处,放大屏幕进行手动对焦,***用M档,参数统一设为小光圈(f8-11为宜)、ISO 100,设置好曝光时间,连续拍摄10张以上,进行多张相同参数的拍摄。回来后,在电脑中打开PS,进行堆栈,***用最大值,可以得到车流车轨的照片2。
此外,为了让画面右侧暗部的树影,噪点更少,对于上述拍摄到的10张以上车流照片,可以使用raw+软件,对其进行降噪处理,得到一张树影暗部噪点干净的照片3。
图片上的风光摄影应该是经过后期合成完成的,背景夜空的星轨拍摄与前景车辆的行际轨道拍摄的原理是一致的,但是二者的拍摄曝光时间是不同的。
前景车辆的拍摄拉线,通常曝光时间在5s-30s不定,具体根据周边环境的大厦光比而定。
完成前景拍摄之后,可以用两个步骤
1.原地拍摄,加滤光镜,更换超级长焦镜头,拍摄3-5个小时
2.把刚刚拍摄的星空素材,通过后期手段把背景扣掉,把星空素材贴上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原创纪实风光摄影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原创纪实风光摄影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drw.com/post/65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