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写意人物摄影大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写意人物摄影***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把牡丹拍出写意感,摄影作品,该如何来表现?
昨天去了洛阳市隋唐遗址公园试拍了几张。觉得牡丹花看着很美,很养眼,但却很难拍出它的美好,网上很多色彩浓艳却糊成一团的照片。因为这种花多是大红大紫,且花瓣膜厚,不易表现层次。若想拍出有意境的牡丹,个人建议:
一是镜头选择。体现大场景或拍环境人象可用24-70类的万金油;若拍特写,可用70-200类的长焦,以免看得到却拍不到的尴尬,因为公园里有保安和拦绳,不让"越线"近距拍摄。想拍细节,则须带上180之类的微距头。
二是时机选择。6:40-9:30左右拍露天牡丹,尤其8:00之前的牡丹挂着露珠,花更晶莹;10点之后室外光线变硬,可借助棚子间隙的漏光拍棚内牡丹。
三是技巧运用。1,大多选用逆光侧逆光,点对焦于明暗分界线,以显层次;2,可在镜头外缘裹上塑料膜,也可施放烟饼营造朦胧氛围,更好的突出主体。3,可多重曝光,选择"平均"或"叠加"等视拍摄目的而定;也可摇拍,更显带感。
四是注意天气。多云或晴天最好;若是阴雨天,也可以拍些对比度低的环境照,转换成中国风照片。
另外,三角架的要带上,以免糊片。
总之,个人感觉拍牡丹,就是一句话,早点起,用长焦,上架子,有小姐姐的一定要带上,不当之处请盆友们指正哈。
用长焦镜头表现稍带些有寓意、特点的场景或干净简洁的背景来衬托牡丹,更有意境,也可以选择牡丹作为中后焦点,透过跟牡丹花颜色有反差的前景,利用长焦镜头的压缩感,使牡丹花稍稍有朦朦胧胧的遮挡感,也是很有诗意的意境。
怎么看现代人物画有徐蒋的写实和李傅的写意两个体系?
为什么要分这些体系,我对这两位大神不熟悉,对现在书画界的乱像很反感,对所谓的***们不看好。现在的土壤出不了真正的书画艺术家,真正佩服的还是徐谓。有一篇文章说得好,同道们看看吧。
青藤门下一走狗
……遥望徐渭
{文/明烛高照}
近来摹写徐谓的书画,心向往之,手不能及,如西天拜佛,只有遥望,没法见到真容。
近代的大画家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都是从徐谓画法中脱胎而出。可以这样说,现在的所谓文人画大家,基本都是徐谓的徒子徒孙。郑板桥对徐渭佩服得五体投地,曾刻了一枚“青藤门下走狗”的印章,用来钤于画上。吴昌硕题徐渭的书画册说:“青藤画中圣,书法逾鲁公(颜真卿)”。齐白石对徐渭更是倾慕备至,曾说:“恨不生三百年前,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外饿而不去,亦快事也。”题诗曰:“青藤、雪个远凡胎,缶老(吴昌硕)衰年别有才;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
徐渭一生坎坷多变,从出生一直到他生老病死,命运都在不停地捉弄他,如他诗中所言: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悲剧的一生造就了徐谓艺术的***,徐渭成为了大写意体派的真正开山鼻祖。成就了他自己的独特风格,思想性与艺术性并存,“不拘物象,而重生韵”,笔墨的巧妙运用是徐渭绘画的特点。央视比较了16世纪末东方中国明朝的徐渭和19世纪末西方荷兰的梵高。发现无论是“中国的梵高”还是“西方的徐谓”,这不约而同的近似经历诠释了天才画家的诞生。
如果说,苦难是艺术的近义词,越伟大的艺术家,他所承受的苦难----精神或物质上的苦难就越巨大与深重。
对于当代人物画的分门别派在当下这个多元文化语境下只是基于对人物画本身的历史研究需要,尤其是“徐将和李傅”,他们各自持不同观念指导个人创作,而个人所持观念代表着个人对中国人物画发展的价值取向,虽都已成为中国人物画的传统组成部分,但对当代中国人物画创新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启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写意人物摄影***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写意人物摄影***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drw.com/post/66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