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先祖之地风光摄影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先祖之地风光摄影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盂县的大汖古村为什么被称为深山里的“布达拉宫”?
大汖古村位于山西省盂县梁家寨乡深山沟谷中,整个村子50余座小院落建在一整块山体上,依山而建,层层叠叠,鳞次栉比,房屋都用石头垒成依山就势,由下而上,错落有致,远观浑然一个整体,屋檐起伏而相连,房屋古拙而质朴,处处透着久远的岁月。
这大汖村是先人们根据中国传统环境的风水理论选吉地建造的,整个村庄群山环绕,围合封闭,附阴抱阳,藏风聚气,东进西收,松柏罩头,清泉绕村,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格局。2006年秋,当地著名摄影家崔达道先生发现此处景致,推荐给著名经济学家崔满红教授,之后崔满红教授多次组织各类专家对大汖村进行了考察和研究,撰写大量文章,太行山深处的“布达拉宫”——大汖村逐渐走近到人们的视野。
就跟到过的其他老村子一样,大汖村的居民也在逐年外迁,现在村子里只剩下十多位老人在坚守,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怎能轻易就离开呢。
老人倚门而望,年轻的子孙都到外面的城里打工去了,也许只有年节的时候才可能团聚。想到这里不禁有些悲戚,那些老村与老人,那些藏在我们心底像根一样盘绕的记忆,如果不加以保护和爱惜,我们失去的可不仅仅是记忆。
大汖村,光是这一个“汖”字,就会让人觉得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汖,要追溯在康熙字典里,读pìn,但当地人念chang(三声)。
大汖村是一个千年古村,建造在一整块巨石山坡上,数百间风格相似却又完全不同的各式平房、窑洞等依山势而建,层参之美与西藏布达拉宫极为相似,因为,被称为深山里的“布达拉宫”。
同时也是个与世隔绝的村,地处大山腹地,更是个孤村。村里只有窄窄的石头小道相通,人们进出往来,只能靠一双脚。大汖村通往山外的那条盘山路是1989年才修的,因了大山的阻隔,大汖村仍然有一种古朴与宁静。
现在,这里只有一些老人居住。前来采风摄影的人很多,可借宿农家屋,睡大土炕,费用约二三十元。还可以吃一下当地的特色小吃,如莜面河捞、红绸饭、玉面疙斗子等等,20元之内能吃得又好又饱。
我今天选择回答这个问题,心情确实很沉重,我真不知道是该为大汖村高兴呢,还是悲哀?那么美到极致的古村落却留不住人,偌大的村子仅有十几个人,而且都是年逾古稀的老人。如何保护好我们的古村落,如何守住我们的精神家园确实是一个大命题。
至于大汖村为何被称为深山里的“布达拉宫”?自然是因为那层层叠叠的房子了。就像我们篁岭的先人,硬是在地无三尺平的古村创造出了“晒秋”的奇迹。大汖村的祖先同样也是伟大的,在那样的深山里,巧夺天工,一百多幢老房子依山而建,简单、古朴是它们的灵魂。
其实,我更关心的是另外一个题外话:那就是大汖村的未来!也许你们会说大汖村有未来吗?因为随着十几位老人的离去,大汖村也许就要消失了。但我坚信它不会凋零!今天就让我在这里大胆地畅想一下吧。
应该说资本真是把双刃剑,可要想保住古村落,没有资本的介入肯定不行。我们是不是能设想一下,适度引入资本,将大汖村的外部环境如道路等改善一下,将那些倒塌的老房子维修好。但我也不希望它成为第二个篁岭。曾经有个网友评论说:没有原住民的村庄不能叫景点,顶多是布景。这话真是说到了篁岭的痛处。因为村之所以为村,那真的是要有村民的。我真希望大汖村能永远保持这份古朴和纯真,也期待着它有朝一日能成为艺术家的天堂!
作为一个摄影爱好者,你拍到过哪些少数民族题材的照片?
一个全国才28万人的少数民族-土族
今年五月底,我们到一个少数民族聚居村做客,这个民族比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土家族少个家字,叫土族。我把当时自己拍的照片精选出了几张,现分享给大家,请指点。
土族为我国人口比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才28万多人,语言是土族语 ,文字使用藏文、汉文 。宗教信仰是喇嘛教、道教、多神教、萨满教等。主要聚居在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其威远镇小庄村是一个纯土族聚居村。每当客人来到时,身着盛装的土族阿姑(姑娘)、阿吾(小伙)站在村口,用洁白哈达和青稞美酒将客人迎进村内。热情的小庄村人会为客人献上一台土族民族风情歌舞表演。这位帅气的阿吾在演唱土族歌曲,声音宏亮,节奏明快,富有很强的感染力。这位漂亮的阿姑正在表演土族舞蹈。节目演出中的***是轮子秋表演,在大板车改装成融秋千、转盘为一体的吊车上,两名身着彩装的姑娘在上面飞旋起舞,并做出高难度的杂技动作。压轴节目是举办土族风情婚礼,新娘是村里五个美丽的阿姑,新郎则从游客中挑选。这位土族姑娘正在为挑中的客人换上土族新郎服装。伴郎和伴娘表演土族舞蹈。婚礼最后是五对新人跳起土族风情舞蹈。整个婚礼下来,因为游客的参与,场面诙谐有趣,洋相百出,让看客忍俊不禁,台上台下欢乐一片。
黔东南凯里舟溪甘囊香芦笙会,每年农历正月十五至农历正月二十这个时候,丹寨、雷山、麻江、凯里等舟溪甘囊香周边各地大小芦笙全部汇集舟溪甘囊香,甘囊香芦笙会其规模盛大,民族风情浓郁,持续时间长,是黔东南地区最大芦笙堂之一。芦笙会期间将举行芦笙、苗歌、斗牛等多项民间比赛活动。甘囊香芦笙会至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已被列入贵州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作为摄影爱好者,拍了不少少数民族的节庆及服饰等照片。之前有青海的藏族服饰、体育比赛射箭的照片,还有***同胞户外休闲***的生活照片。云南纳西族服饰、歌舞表演、生活习俗。这些照片都反映出他们各自地域,生活习惯之间的差异,有着本民族的特色。这几年主要拍了不少,贵州黔东南地区的苗族、侗族的建筑、几大节庆、服饰、饮食习惯、农耕文化等生产、生活习惯等照片。主要有苗族的芦笙节,侗族的大歌节,姊妹节、端午龙舟节、庆祝稻谷丰收时的新米节、鼓臧节,还有斗牛斗鸟赶集等很多,有着民族特色的节庆活动。在各种节庆活动中,不管男女老少,都把自己最漂亮的服装、配饰品穿戴整齐,展示给大家。杀牛、杀猪、及鸡鸭鹅等美食,然后摆出长桌宴,亲朋好友及游客都能坐在一起,品尝美食,共同庆祝。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先祖之地风光摄影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先祖之地风光摄影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drw.com/post/73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