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产品与静物摄影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产品与静物摄影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静物产品拍摄,拍摄前需要做什么准备呢?
- 学习产品静物摄影和ps精修的课程推荐?收费的也可以,质量好就好,大神们?
- 佳能6D2搭配24-70F4,拍静物图,比如硬币大小的产品,有点模糊是需要换镜头,还是我拍摄水平不行?
- 静物摄影中,当产品摆放好之后如何决定硫酸纸的角度?
静物产品拍摄,拍摄前需要做什么准备呢?
产品拍摄不同于其他艺术摄影,不需要体现照片的艺术价值和较高的审美品位,但这决不意味着,最终的产品摄影就是不要技术的,恰恰相反,产品拍摄不仅需要摄影方面的技术层面,还需要前期的构思准备。
产品拍摄最好使用专业的相机,照片质量的要求比较高,相应的器材也要专业。建议:大部分产品都用不上微距镜头,所以可以忽略。35mm 50mm大光圈定焦基本就可以了,或者带广角的变焦镜头也可以。
认真思索自己拍摄的产品具有什么特点,客户对拍摄效果有哪些要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根据客户要求进行拍摄前的构思
对布光进行分析,明确灯光的角度和位置,然后再进行产品的摆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找出最佳的灯光位置,摄影就是用光,光线在产品拍摄中非常重要的,所以要多去尝试不同的角度拍摄,找到最好的方向。产品(静物)拍摄光是重中之重,在布光上面多做准备,学会利用光,多尝试,一定会出好片。希望我的回答能让你满意!
学习产品静物摄影和ps精修的课程推荐?收费的也可以,质量好就好,大神们?
静物拍摄 有几种风格 李白鹿的偏自然一些 主要利用自然光拍摄,个人比较喜欢。路鹏的就比较偏商业 出来的效果比较洋气 主要靠灯光勾勒线条。 修图的话现在暂时只觉得周大杰的修得不错 值得学习 其他老师的暂时还没完整的学习 不敢发表意见!
佳能6D2搭配24-70F4,拍静物图,比如硬币大小的产品,有点模糊是需要换镜头,还是我拍摄水平不行?
用佳能6D2搭配24-70F4拍摄静物,比如硬币大小的产品,有点模糊,如果排除快门速度过低、对焦不准这样的低级错误,可能的原因有:
- 相机距离拍摄物体较近,没有达到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所以无法对焦。佳能EF 24-70mm f/4L 镜头,其最近对焦距离为0.38米,题主要拍摄硬币大小的产品,势必要让相机靠近被摄体,一旦距离小于0.38米相机就无法对焦了。
对于只有硬币大小的产品,如果要作为静物一类的主要拍摄对象,将其拍摄的足够大,表现的足够清晰,很显然24-70焦距的镜头是不合适的,即使70-200mm的长变焦也不太够,需要考虑微距镜头。
作为比较,这里上一张用70-200mm镜头最长焦200mm端拍摄的一只普通大小的西红柿,画面没有裁剪,试想一下如果是只有硬币大小的物体,拍出来的画面是很小的,基本无法满足要求。
当然佳能的EF 24-70mm f/4L 镜头还有微距模式,该模式下最近对焦距离为0.2米,最大放大倍率达到0.7倍(普通模式为0.21倍),题主可以试试用微距模式拍摄。
佳能24-70/F4的放大倍率是0.21,并不适合拍小东西。建议换个放大倍率大一点的镜头,可以是长焦镜头,也可以是定焦镜头,经常拍小东西的话可以考虑换个微距镜头。
常见2种原因会让照片”模糊“。
- 对焦不准确,你为了放大一点,镜头距离硬币太近,超过最近对焦距离了,造成对焦不准确。建议换个放大倍率稍大的镜头,手持拍摄不稳的话,可以用三脚架。为了保证清晰,简易手动对焦。
- 快门速度过低造成的模糊,建议在光线好一点的环境下拍摄,或者在画质保证的基础上稍微用高一点的ISO拍摄,也可以用三脚架
尽量使用三角架。不必怀疑佳能镜头的画质,所谓的不够锐、太肉等等,正确使用一样可以拍出非常优秀的照片。
我非常喜欢微距摄影,如果你满意我的回答,可以关注我。如果你还有什么疑问,也可以联系我。谢谢
静物摄影中,当产品摆放好之后如何决定硫酸纸的角度?
当静物摆好后,首先先要确定好灯位和强度。
如果用平光的话,一定要拉远灯光与硫酸纸之间的距离,让被拍摄物体处于硫酸纸阴影内。
如果加上塑形光,那么一定要注意塑形光线的角度和位置,大部分情况下,硫酸纸的角度是和灯光光轴垂直。这样才能保证整张硫酸纸收光,发光均匀。
不过也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进行角度调整。
灯,硫酸纸,物体,这三者的关系,跟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调整。再细化无法用语言描述,只能根据实际拍摄效果做出调整。动手拍起来,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摄影就是不断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产品与静物摄影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产品与静物摄影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drw.com/post/77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