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月季静物摄影作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月季静物摄影作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最受欢迎的手机摄影主题有哪些?
回答:对于我来说,最受欢迎的手机摄影主题:一是拍身边事生活事。二是扫街拍摄。
图片一
我用手机拍摄的主体照片之一。一天,我经过这里随意拍了一张绿地里的花盆。
图片二
傍晚经过时,花盆亮灯了,我选了刚才同样位置随手拍下,感觉像大海鲸鱼🐳。
图片三
一会儿天黑下来了,我站在原来的位置,又拍摄一张照片,没有了周围环境,看起来就像鲸鱼在黑夜里游泳的样子了。
总之 手机相机和单反相机一样,各种主题都是可以拍摄,只是手机相机随身携带拍身边事,更加方便。
请点击关注二字,互相交流。
感谢提问最受欢迎的手机摄影主题有哪些?拿起手机记录身边的美好,已经成了大多数人最喜欢做的事情了,我就是其中之一。之前我也喜欢拍照但是跟头条结缘之后,我就更喜欢拿起手机每天都会去拍拍拍。我喜欢拍摄花花草草,雍容华贵的牡丹,娇柔妩媚的桃花,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早春的迎春,腊梅,玉兰花都会让我痴迷的用我的手机把它们最美的姿态留住。
要说最受欢迎手机摄影主题首选应该是花卉,含苞欲放的花蕾,盛开的花儿,枯萎的花儿,花儿绽放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美,你看鲜花盛开的地方总会看到人们花前驻足的身影。
其次就是我爱大自然,公园郊外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个地方每个季节景色都大有不同。
出去旅游拍摄每个地方的风土人情,标志性建筑也是手机摄影的最重要的主题。
文章结尾拿起你的手机拍拍拍记录所有的美好。
盛开的珍珠梅
今晨街拍
公司窗外的风景
问题:最受欢迎的手机拍摄主题有哪些?
回答:手机拍摄和单反相机一样,有很多拍摄主题,那最受欢迎的手机拍摄主题,也是我最喜欢拍摄主题,我归纳有三大主题:
一 、景物
这段时间我用手机拍摄以花卉为主题照片拍了不少,如:牡丹、芍药、月季、金鸡菊,还有一些不知名的花,花开花落、雨前雨后、从花蕊到盛开再到凋零,着实拍的不亦乐乎。在出去旅游时,我就拍摄以风土人情、标志性建筑、自然景色为主题,那自然景色我就选择拍摄以山为主题、以水为主题的自然风光。
二 、天气
天气每天都在变化,春夏秋冬,我们可以拍摄以气象为主题,如:风、雨、雪、雷电,晴天云卷云舒、阴天乌云密布,都可以作为手机拍摄的主题。
三 、生活点滴
用手机街拍,把身边遇见的、发现的作为手机拍摄的主题,我们还可以以美食为主题,把吃过的、没吃过的,还有自己亲手做的美食都可以作为手机拍摄主题。(看看我亲手做的糯米肠)
总之,只要我们在拍摄时明确主题、注意画面构图、光线、角度等,那任何主题都是最受欢迎的手机拍摄主题!
高山(包括弯道超多的盘山公路)、河流(包括平静的水面和岸上的倒影)、杲杲日出和脉脉夕阳、花草树木、蓝天白云和皎洁的月亮(有时也挂在树梢)等主题。
(图片来自网络)
手机摄影是当前最便捷的摄影方式。摄影主题很多,手机摄影主题也一样很多,任何一种摄影主题只要做的好,都会受到欢迎。
在摄影圈子里,花卉摄影是大众化的摄影选项,一朵盛开的花,一朵凋谢的花,一颗花树,一片花海,都可做手机摄影内容。单独的美,惆怅的美,整体的美,都可是摄影主题,能拍出你心中所想,就一定会受到观者的喜爱。
人物摄影也是手机摄影人的首选。人们拿着手机就是要拍身边的人,家里人,同事,路上所见之人,都可以。拍他们所做的事儿,拍他们的欢声笑语。把美景和他们留在一起,是永远的纪念,记录下他们的工作,让观者学习。宣扬好的人和事儿,这样的主题也一样会受到人们的欢迎。
用手机拍下花草,用手机记录人和事儿,用手机拍下美景,不管什么内容,只要符合人们的审美情趣,都会受到欢迎大家欢迎的。不要纠结别人是否喜欢,也不要去迎合大众的口味,你感觉对别人有意义的就拍,说不定无心插柳柳成荫。
用50定焦镜头,能不能拍好浅景深中的花卉摄影?
这十几天以来,一直隔离在家,其中一个主要的活动,就是拿我的50定焦镜头来拍门口的那几枝三角梅。
关于50定焦镜头,不是能不能拍好浅景深的花卉摄影,而是非常适合拍花卉的一只好镜头!理由有以下几点:一是50定焦镜头的大光圈,正如题主所说,有很浅的景深;二是50定焦镜头的近摄距离比较小,大概30公分左右,一般大小的花卉,这么近的拍摄距离,景深、在[_a***_]中的占比,都比较适中;三是拍花卉50定就不会“变焦基本靠跑”了,拍花卉么,稍稍移动下就足够了;四是50定的畸变非常小,即使是用最近的拍摄距离,也不会有明显的畸变。
用50定拍花卉,好处多多,自己试着体会一下才好。当然50定拍花卉,也不一定是浅景深,大小景深是根据拍摄需要来确定。
用了两年的50定焦,可以说是我的挂机镜头,我想有点资格说两句。50定真的是非常好的焦段,进可攻退可守,大光圈背景虚化,对于拍花卉也是毫无问题。我喜欢用50定拍一些静物,记录一年中那些稍纵即逝的瞬间,让人心动的时刻,非常棒。这里可以分享几张,有兴趣大家可以一起入摄影坑呀😅
用50定焦镜头,能不能拍摄好浅景深中的花卉?
用50定焦镜头,拍摄浅景深效果的花卉作品,肯定是能够拍摄好的。
大家都知道,要拍摄好花卉,主要是看拍摄者怎么去拍,运用我们敏锐的观察力,去发现花卉的独特魅力,巧妙运用光影,将大家都熟悉的花卉,拍出陌生感。
我常用“小痰盂”即佳能 EF 50mm F/1.8镜头拍摄花草和人像。在拍摄花卉的时候,由于拍摄主体(花朵)意外比较杂乱,直接影响主体花卉的效果呈现,因此,在拍摄是时候,运用50定焦镜头的大光圈优势,拍摄出浅景深效果,将背景虚化,主体更加突出。
同时,50定焦,不仅有很好的虚化效果,而且画质表现得很好,成像质量锐利,解析力高,对花卉的色彩还原度较好。拍摄花卉,主要就是要表现花卉的质感和色彩,因此,50定焦表现花卉的质感也是能够胜任的。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运用50定焦拍摄花卉的时候,运用最大光圈拍摄时容易跑焦,将主体拍模糊,尤其是小痰盂用在半画幅相机上,用在全画幅上,跑焦没那么厉害,一般情况是不用最大光圈拍摄,而是减小一到两档拍摄。
总之,用50定焦镜头,肯定可以拍摄出浅景深效果的花卉作品,而且,表现的效果还非常好。
不存在能不能的问题。如果非要一个答案,必定是“能”!
这个问题如果改成效果好不好,方便不方便,倒是还有争论的意义。
我去年用50 1.4拍过梅花(图一到图三),和今年用300 4拍的(图四到图六),用眼睛能分出来吗?
用50定焦镜头,能不能拍好浅景深中的花卉摄影?
用50定焦,完全可以拍摄出浅景深的花卉作品。
50定焦镜头,光圈还是比较大的,见到过的有1.8、1.4、1.2等光圈的,这些镜头也会拍摄出焦外比较虚化的效果的。
那么怎样用50镜头拍摄出浅景深效果的作品呢?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
1、光圈
用较大的光圈拍摄。景深的深浅最主要因素还是与光圈关系最大,如果我们用较大光圈拍摄花卉,那么就会出现背景较为虚化的效果。
2、距离
这儿说的距离,是指我们的拍摄距离,如果相机距离拍摄花卉较近,那么背景的虚化越强,反之越弱。所以如果我们要拍摄较浅景深的花卉,那么还是要较近距离拍摄。
主要拍摄花卉,需要怎么选择相机及镜头?
在题材不够时,拍花卉是摄影人常见的选择。至于拍花用什么镜头合适,我看在以下三种情况下有三种不同的选择。
1、拍花海、或是需要纵深感和透视感的群花,一般常用广角镜头和标变镜头的广角端。适用镜头型号太多,就不啰嗦了。
2、拍小花或是在需要突出花蕊、水珠、蜜蜂等细节的场合,或是一些轮廓和色彩不太鲜明的花卉、如腊梅等,要拍好非微距头不可。这微距头拍花容易上瘾,用得多了对其他镜头拍出的花真的很难看上!常用的有百微、90微及60微等。
3、对大型花卉,拍摄景深不必太浅,适用的镜头就比较多了,为了保证画质,用好一点的标变镜头和长焦头就可以了。
拍摄花卉这类题材机身不是重点,单反、微单都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镜头的选择以及拍摄技巧的运用。
一般拍摄花卉、生态摄影都会选用微距镜头,这类镜头在镜片的组合上也更注重对于近距离拍摄的色差和变形等控制。也可以选择用长焦镜头拍摄,一样也可以达到背景虚化效果。
我也喜欢拍摄花卉,花卉拍摄近景、特写的较多,因此我用得最多的镜头是尼康200一500毫米镜头,能清晰的表现花卉细节。且最大光圈2.8,有利于背景虚化。就是拍摄中景或大场景,除了不能变焦,离得稍远点也一样拍摄。有时也用微距拍摄,象拍荷花等较远的花卉。
万花齐放的季节已经来了,只要你走出家门,就会看到花儿的缤纷溢彩,就可以欣赏到各咱各样的花儿美景,记得前不欠,河南南阳还举办了国际性的月季花儿展会。真是一步就走进了花海花世界。也有很多人情不自禁会拿起手机或相机进行自拍和留念。
这里相信也有很多人也对花卉静物摄影非常感兴趣,今天这里给大家分享一篇专门用于花卉的摄影教程。简单易懂好学。
一、先来了解一下关于花卉摄影需要的器材和镜头
拍花卉主题,相对于机身,镜头显得更为重要一些,建议使用长焦、微距、大光圈类的镜头。比如百微微距大光圈镜头,50mm f/1.8,70-200mm f/2.8L等镜头都是不错的拍花神器,大光圈可以呈现柔美漂亮的背景虚化效果,在面对杂乱背景的环境下,通过背景虚化可以有效避免杂乱背景喧宾夺主,更好地突出主体。同时,清晰的花朵,与朦胧的的背景也可以让整体画面看上去更加浪漫唯美。
至于机身方面,如果条件允许,优先选择全画幅单反当然更好,不仅具备更佳的画质表现,更重要的是全画幅机身能够更充分的利用镜头焦距。
二、拍摄前应该做好的准备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月季静物摄影作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月季静物摄影作品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drw.com/post/81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