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好风光摄影作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好风光摄影作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欣赏风光摄影作品?
您好,对风光作品的赏析我建议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1、是否有一个明确的主体?尽管是风光作品,但有一个主体会更引人;2、构图是否合理?好的构图美感十足,而差的构图直接破坏美感;3、是否有层次感?4、光影是否美丽? 5、是否有相应的文字介绍对作品作进一步说明?6、主题是什么?即要表达什么意境?
怎样利用平行线和相交线,构思出唯美的风光摄影作品?
天地有大美而无言,自然界和谐神奇之美,用摄影手法来表现其色彩和线条的斑斓与柔美是每个摄影者的探索和追求。由于被摄环境形状状态以及光线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构图方法,同时也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使主体自然成为视觉的中心,构图方法很多下面只谈谈风景摄影中的平行沟图和交叉构图。
平行构图 根据风景的水***性,***取的构图方法,具有平静,宁静,平稳感,常用水平拍摄,根据画面决定拍摄对象的位置。
交叉构图 是常表现运动,流动,倾斜,动荡,失衡,这种构图可以提现出较强的动感,突出主题,产生美感。
感谢邀请。
在摄影中,点、线、面,是最重要的画面构成元素。而在风光摄影中,线条更是绕不过去,最突出的就是地平线,所以线条的利用,其实也不只平行线和相交线,你可以分成水平线、垂直线、规则线。
上面已经说到,在风光摄影中,最绕不过的就是水平线,像地平线、山平线、天际线、云际线等等,在构图上也有二分法、三分法等。
水平线在风光摄影中,通常以山地之间、天地之间、水天之间等的分界线,有着沉稳、平静、安静、祥和的意境,但在实际运用中,既然是水平线,就要保证其水平,不能出
现倾斜,那样就会让人有种不舒服的感觉,与原来要表达的意境也会有很大出入。
有时候,画面中可能会有几种形式的水平线出现,这种线条,不但在形式上给画面“划区”,还可能在色调上、冷暖上划区,多个水平线的出现,只能是让画面更有机,而不是更杂乱,它的作用是将画面捋的更合理、更顺溜!
垂直线虽然不像水平线那么无处不在,但在风光摄影中还是随处可见,像高楼、树木、线杆、人物等。
平行线和相交线在画面构图中,都是分割画面的线条。在摄影实践中,运用得当就会提高作品的质量,运用不当就会让作品成为废品。
第一,平行线一般指水平线。基本要求是水平的平行线要与地平线的平行度保持一致。比如,前景是水面的风光片,水陆相交线应与地平线保持平行。平行线也有另外的形式,比如竖平行线,竖平行线是与地平线垂直的线,构图时要与建筑物或者其他竖直的参照物保持竖平行。再比如视觉上的菱形平行线,所有的平行线都是斜的。在构图时,要保持平行线之间的平行和秩序性,根据拍摄场景,确定线条少的简单构图,还是线条多的复杂构图。
第二,相交线有少量相交线和多个相交线之分。在构图上,少量相交线和多个相交线的优劣都存在。但是,最基本的一点要求也是秩序性。画面有了秩序感,看上去就平衡、稳定。多个相交线的存在,如果没有秩序性,画面就凌乱,主题和主体无法突出。
第三,在某些场景,不要过于苛求水平或相交线。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打破常规,往往会有惊喜。
外出摄影拍风光和人像作品,你带哪两只镜头出行?
手里镜头只有两只,佳能EF 70-300/4-5.6 L IS USM 红圈白炮,和EF 24-70/2.8L II USM,感觉拍自然景观和人像还是够用的。
佳能EF 70-300mmf/4-5.6L IS USM(以下文章简称70-300mm),称“胖白”。作为一支非恒定光圈的长焦大变焦镜头,70-300mm有着独特的优势。
70-300携带轻便,价格也不是太贵。70-300镜头焦段更长,远射更具优势。70-300拥有超强的防抖能力(相当于四挡快门的补偿效果),不管在手持状态下拍摄或是弱光的环境下拍摄,均能获得高质量的照片。
所以这只镜头非常适合自然风光风光、生态体育,都市建筑、新闻纪实等题材的拍摄。
佳能EF 24-70/2.8L II USM镜头应属于高端镜头,很受摄影爱好者和专业摄影人青睐,是非常适合挂机的经典焦段镜头。
镜头实用的焦段,横跨24,35,50,70四个经典焦段,一镜在手,行走天下。
镜头变焦2.8顶级光圈,让你在各种场景下都游刃有余。
镜头最大光圈就很接近最佳光圈了,客观来说,可以一直开着2.8来用,稍微收到4-5.6那绝对是锐不可当。
镜头轻便小巧。适合拍风景、小品、人像等等。
所以,有了这两只镜头,拍摄风景和人物也应该是够用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好风光摄影作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好风光摄影作品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drw.com/post/82256.html